植物的叶形态特征(2) 叶形:通常是指叶片的形状,也就是叶片的轮廓。是按照叶片长度和宽度的比例以及最宽处的位置来划分的,是识别植物的重要依据之一。有关叶形的术语,同样也适用于托叶、萼片、花瓣等扁平器官。常见的叶形如下图。 不同的植物,叶形的变化很大,往往不完全像上述的那么典型。有的叶形是两种形状的综合,这样的叶形常用复合名词来描述,例如它既像卵形,又像披针形,称为卵状披针形;既像匙形,又像倒披针形,则称为匙状倒披针形。 通常每种植物具有一定形状的叶。但是有些植物,同一株植株上具有不同叶形的叶,称为异形叶性。异形叶性的出现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枝的老幼不同而发生叶形各异。二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 叶脉:叶片上可见的脉纹。由贯穿在叶肉内的维管束或维管束及其外围的机械组织组成。为叶的输导组织与支持结构。它一方面为叶提供水分和无机盐、输出光合产物,另一方面又支撑着叶片,使能伸展于空间,保证叶的生理功能顺利进行。叶脉在叶片中呈有规律地分布,通过叶柄与茎内的维管组织相连。 叶脉的排列方式称为脉序,主要有三类: 1)网状脉序 具有明显的主脉,主脉分出侧脉,侧脉一再分枝,形成细脉,最小的细脉互相连接形成网状。是双子叶植物脉序的特点。按侧脉分出的方式不同,还可以分为羽状脉序和掌状脉序。 2)平行脉序 多数主脉不显著,各条叶脉从叶片基部大致平行伸出直到叶尖再汇合,是单子叶植物叶脉的特征。还可分为直出平行脉、侧(横)出平行脉、弧形脉、射出平行脉。 3)分叉(叉状)脉序 各条叶脉均呈多级的二叉状分枝,是裸子植物银杏具有的一种比较原始的脉序,并普遍存在于蕨类植物中,另外被子植物中一些比较原始的种类如星叶草也是分叉脉序。 叶尖:是指叶片尖端的形状,包括各种不同的形状,掌握叶尖的起始变化及变化程度是判断叶片先端形态的重要关键。如渐尖和急尖的先端变化程度(斜率)是不一样的。有时叶尖也会变化,有一种特殊的叶先端叫具短尖,叶尖钝形,有中脉延伸于外形成一短尖头,如胡枝子、紫穗槐,此尖常后期脱落,叶先端变成圆钝或微凹。具体常见类型如下图:叶基:是指叶片的基部通过叶柄或直接与茎连接,亦称下部。常见的有心型、截型、楔形、盾型等。 叶缘:是指叶片的边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如图)。特别的,叶片边缘常有深浅和形状不一的凹陷,称作缺刻,两缺刻之间的叶片部分叫裂片。按缺刻深浅、裂片排列方式,叶裂类型主要分为下列几种: 1)羽状分裂。叶片长,裂片自主脉两侧排列成羽毛状,依其缺裂深浅程度分为:羽状浅裂:缺裂深度不超过叶片宽度1/4的羽状分裂。羽状深裂:缺裂深度超过叶片宽度1/4。羽状全裂:缺裂深度几达中脉。2)掌状分裂。叶近圆形,裂片呈掌状排列,依其缺裂的深度分为:掌状浅裂:缺裂深度不超过叶片宽度1/4。掌状深裂:缺裂深度超过叶片宽度1/4。掌状全裂:缺裂深度几达叶片中心叶柄处。 需要指出的是,全裂的叶片缺刻则深达中脉或叶的基部,是单叶与复叶的过渡类型,有时与复叶并无明显界限。应当从植物的发育起源进行判断。 叶质:由于构成叶片的细胞层次的多少、表皮细胞角质化程度及叶脉的排列方式的不同,叶的质地也各不相同。一般常见的有以下类型: 草质:叶片柔软,非木质化或木质化极弱,多为草本植物。 肉质:叶片肉质肥厚,含水较多,如景天类等多肉植物。 纸质:叶片较薄而柔软,多为木质植物的叶 革质:叶片较厚,表皮明显角质化,叶坚韧、光亮,如橡皮树。 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的革质叶 此外,在植物的叶片上通常还会见到毛被、鳞片、腺体、白粉等附属物或衍生物,这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多样性。尤其是毛被,即毛状物在叶片上的着生状态和方式,具体可分为很多种,也是很多物种分类的关键之一,如杜鹃花科、菊科等,下图可以了解。 注:所有文字参考百度百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络及《植物生物学》(李凤兰等);图片主要来源:汪远(辰山植物园)及网络。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