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家最爱的晚餐菜居然是-木耳? 小丽刚刚发现村长家的晚餐又出现木耳了,原来它是村长的最爱,那我们来看看关于木耳的那些事吧! 木耳的来历: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主要生长在中国和日本。中国大部分是东北木耳和秦岭木耳。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有“素中之王”的美称。黑木耳的功效更是让人惊叹。又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 人们经常食用的木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腹面平滑、色黑、而背面多毛呈灰色或灰褐色的,称毛木耳(通称野木耳);另一种是两面光滑、黑褐色、半透明的,称为光木耳。毛木耳朵较大,但质地粗韧,不易嚼碎,味不佳,价格低廉。光木耳质软味鲜,滑而带爽,营养丰富,是人工大量栽培的一种。 木耳的形状外观: 木耳既可野生又可以人工培植,种子实体呈耳状、叶状或杯状、薄、边缘波浪状,宽3-10厘米,厚2毫米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附着部固着于基质上。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呈胶质状,薄而有弹性,湿润时半透明,干燥时收缩变为脆硬的角质近似革质。味道鲜美,可素可荤,营养丰富。 木耳的功效: 木耳味甘,性平,具有很多药用功效。能益气强身,有活血效能,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等;可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能够疏通肠胃,润滑肠道,同时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帮助。 木耳的生长: 寄生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生长于栎、杨、榕、槐等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人工培植以椴木的和袋料的为主,人工培植以椴木和袋为基体,潮湿地带生长比较多。 木耳的培育方式: 人工培育的一般都是用木头,但不是枯木,一般是新伐下来的木头,制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在上面钻孔,植入菌,就能生长出来,然后采摘上市。 培养条件木耳的培育方式 人工培育:一般都是用木头,但不是枯木,一般是新伐下来的木头,制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在上面钻孔,植入菌,就能生长出来,然后采摘上市。 椴木栽培:黑木耳人工栽培大约在公元年前后起源于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的第一个食用菌品种,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唐朝川北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一带的山民,就采用“原木砍花”法种植黑木耳。 塑料袋地栽:该技术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使黑木耳栽培从林区走向了田间大地。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木屑、秸杆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装,每袋装0.5千克干料,经过灭菌、接种、养菌,摆在田间大地、果园林下出耳。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产品实现天然无公害,更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 怎样给黑木耳补充营养? (1)大量元素肥料可选用1%过磷酸钙与0.5%硫酸钾配合施用,或0.2%硫酸铵、1%过磷酸钙与0.5%硫酸钾配合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可选用0.02%—0.04硫酸亚铁或硼砂;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0.3%—0.5%PPM三十烷醇和5PPMa-萘乙酸。 (2)给黑木耳施肥或喷施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在幼耳初生期进行。早春、晚秋温度比较低,可在中午喷施;夏季温度较高,晴天应在下午4时后喷施,阴天则全天可喷施。喷施前将所选肥料、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用温开水溶解并配成所需浓度,装入喷雾器内。一人前面喷肥,一人后面翻杆,要求将耳杆正反面均匀喷透,喷至滴水为止。 如遇干旱,在喷施后的第二天下午就要开始抗旱(直接喷或浇清水),连续抗旱5-6天后停两天(一般若温度适宜即可收耳一次),若不下雨还要继续抗旱,直至收耳。如长期不下雨,白天可用树枝、稻草等覆盖耳杆抗旱,晚上揭开覆盖物,以保持适宜温湿条件。如喷后未过6小时就下雨,等雨住后需要补喷。每收耳一次,就应该喷肥一次,同时结合进行除杂草、除杂菌、防病治虫等其它管理措施,以确保黑木耳丰收。
为什么木耳会生病啊?哪些病比较常见? 一、绿藻病:菌袋内表层有绿色的像青苔状,严重时木耳子实体都生长。吸收菌袋营养,造成袋内积水严重导致烂袋现象发生。 发病原因: ①水源有污染,死水泡、鱼塘、水源有藻类滋生。 ②装袋过松,开口在褶皱处,浇水时长时间有积水,通过阳光直射产生绿藻。 ③浇水过重,导致袋内积水。绿藻病发生后,因为有袋皮包裹几乎无药可治。 二、流耳:黑木耳中耳期、成耳期腐烂脱落。 发病原因: ①菌种老化,选择优良抗逆性强的菌种。 ②培养料配比不当,麦麸、米糠等辅料添加过多,营养过盛,菌丝体老化快,子实体没长成,菌丝体开始老化收缩,造成流耳。 ③高温多雨浇水过重,袋内含水量偏高,因袋内菌丝体长成后,在酶的分解过程中营养物质的转化,菌丝体的含水量不断增高,袋内菌丝没有充分干燥,导致菌丝透气不良,遇到高温时很容易使菌丝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出现烂耳。 ④通风不良、水源不清洁。地势过洼,排水不畅。袋与袋之间过密,通风不良。水源污染造成子实体感染病变。 三、红眼病:开口或打眼后天左右,发现开口打眼处有红褐色的粘液,自口溢出,有绿霉同时出现,大面积滋生。 发病原因: ①培养室内培养架设计不合理,间隔层太小,摆袋拥挤或上摞或通风有死角。 ②有的打口后的菌袋归堆,堆积过紧。还有的堆回培养室。 哎呀,黑木耳长虫怎么办啊? 一、杜绝虫源:为害木耳的害虫有长角谷盗、白蚁、谷蛾等。常常在仓库缝隙,杂物、包装物等处越冬,因此在贮藏木耳前,应清除室内杂物和室外杂草,并用80%的敌敌畏乳油进行空仓消毒。一般按每平方米0.20至0.30克,用纱布条浸药液挂于室内,密闭2至3天,然后通风1天,即可装耳入仓。最后在仓库周围撒施石灰粉、马拉硫磷等,防止室外害虫进入室内。 二、及时杀虫:如果贮藏期间发现害虫,应采取措施及时杀除。一是将木耳在强光下曝晒1天或采用烘干机在50摄氏度左右经40分钟即可杀灭害虫;二是密封仓库持续20天以上可全部杀死害虫;三是在仓库采取抽出氧气流入氮气,或向室内灌注二氧化碳气体等使室内含氧量降至2%以下,经两天,害虫窒息而死,此法防病可达%。 三、闭仓熏蒸:在木耳贮藏期害虫大量发生时,应采用熏蒸剂对仓库熏蒸。此法短期内见效明显,常采用的熏蒸剂为磷化铝。一般每立方米空间用6至9克,分散放于仓内,12摄氏度以上密闭96小时,熏蒸结束后通风散气10天以上即可。 木耳贮藏适温为0℃,相对湿度95%以上为宜。因它是胶质食用菌,质地柔软,易发黏成僵块,需适时通风换气,以免霉烂。木耳贮藏保鲜的难度较大,即使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也只能贮藏2―3周,故不宜久贮,只作周转运输性的短期保鲜运贮。需采用筐、箱或塑料袋包装。现将木耳采摘后晒干,可大幅提高贮藏时间. 木耳的采摘须知 生长在古槐、桑木上的很好,柘树上的其次。其余树上生长的木耳,吃后使人动风气,发旧疾,肋下急,损经络背膊,烦闷。只要是有蛇、虫从下面经过的木耳,有毒,尤其是枫木上生的木耳,有大毒,如误食会使人狂笑不止。 采来的木耳如颜色有变,就有毒,夜间发光的木耳也有毒,欲烂而不生虫的也有毒,食用后对身体会有伤害。如吃木耳中毒,可生捣冬瓜藤汁解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