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4-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动批成为历史。

划重点:

90年代,淘宝还没有诞生时,各地批发市场是服装流通的最重要平台。广州作为制衣企业最集中的城市,诞生了以白马、红棉等为代表的批发市场。上海作为南北交通枢纽,毗邻火车站的七浦路则成为辐射华东地区的集散地。十多年前,七浦路被称为“cheaproad”,是人们的淘宝胜地。

淘宝的诞生不仅抢了零售生意,还摧毁了樊德贵们的代理生意:“厂家还要什么代理,自己开个淘宝店,自己发货了。”

作为物业方的商场也在试图改变。年,上海七浦路的圣和圣改造,年凯旋城也重新装修,去年联富跟着重装完毕。秦建云供职于联富服饰市场运营部,他明白市场向商场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不转型一定会死掉,没有人再愿意在脏乱的市场里买东西”;但转型能否成功谁也不知道。

彼时,在北京,著名的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简称“动批”)的疏解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11月30日,动批最后一家服装批发市场东鼎商城也闭市了。至此,动批地区11个批发市场和1家物流公司全部完成关闭,动批成为历史。

(年11月28日,北京动批最后一个市场东鼎里大甩卖。)

而曾经为全国其他服装市场提供货源的广州服装批发市场,除了名气最大的白马服装市场、红棉服装市场等少数几家经营尚不错外,其他小市场也在苦苦煎熬中。即便是白马服装市场,其租金和往年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

包括兴旺所在的七浦路服装批发市场在内,这些传统服装批发市场,此刻都面临着寒冬的考验:活着还是就此消失;而活着,要怎样才能摆脱困境?

黄金时代年入数百万

上海的七浦路服装市场最早兴起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刚刚改革开放,“那时交通不发达,南边的衣服到北方去,上海成了中转站”,在七浦路一家市场工作了十多年的卢强(化名)介绍说。

年前后,在“马路入市”政策号召下,一批来自浙江温州、福建等地的商人买下了七浦路的地块,前后建造了12个服装市场。以河南北路为界,东面属虹口区,有两个市场;西边的10个市场属原先的闸北区(现在的静安区),总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一度汇聚了七千余家服装店铺,上海周边的江苏、浙江,乃至安徽、山东等地的服装零售商们都是七浦路的常客,外界估计七浦路区域一年服装交易额最高曾达到50亿元。

十多年前,七浦路被称为“cheaproad”,是人们的淘宝胜地。

(年时七浦路还很热闹,早市商贩们在微弱的光线下卖衣服。)

樊德贵是七浦路市场资深的老板之一。作为上海本地人,樊德贵家的老房子就在七浦路上。上世纪90年代,尚在外企上班的樊德贵将七浦路的店铺租给别人卖服装。“那时一年的租金是十多万,但他们卖服装一年挣的比这个多很多倍。”

于是,看得眼热的樊德贵辞掉了工作,决定下海一博,转行服装批发。新七浦市场年开业,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樊德贵一口气拿下了10个铺位。

“那时好像什么都能卖掉,做服装也不需要什么眼光。”虽然此前并未接触过服装行业,但樊德贵的转型异常顺利,“周边都是做服装的,耳濡目染我也知道他们在哪儿进货,去了广州住到酒店,大家一聊,还能互相介绍货源。”当时的服装市场采用代理制,樊德贵跟着外地同行很快拿下一些服装厂的上海代理:“年是巅峰期。”

“不用担心卖不掉,就是担心抢不到货。”樊德贵回忆说,那个时候自己每天都蹲点广州负责抢货,店铺从早上四五点钟就开始发货,“上午9点钟基本就可以打烊了。”他每天每个店铺的流水至少有一两万元,而且利润可以达到30%。

“一些老板确实赚到很多钱!”卢强见证了市场最兴盛的时候。十年前,七浦路的老板们每年可以赚上几百万元。去年,新七浦市场四楼的店铺公开出售,一些大铺的总价超过千万,业主一次性就能付清。

“最恨的人是马云”

年,淘宝B2C淘宝商城上线;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诞生,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最重要的购物节。今年双十一当天,天猫、淘宝总成交额亿元,毫无悬念的再刷新纪录。

而另一边,七浦路的生意开始风光不再。

最近几年,樊德贵对自己的服装生意不再怎么上心,“不太想做了”。

五楼的男装主要由妻子在打理,挂职上海新七浦市场商会会长的樊德贵,现在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商会办公室里接待来客,顺带看看股票。“生意好的话,我到店里帮帮忙,但现在也没有这个需要。”

(七浦路的杂乱环境与周边格格不入。)

七浦路也曾试图转型做线上,但并不成功。“他们已经习惯了做批发,做电商还要花钱请人做页面,做客服,这边商品刚挂到网上,说不定回头就已经被别人拿货拿走了。”卢强所在的市场也有一个线上交易平台,但现在交易基本已经停滞。

淘宝的诞生不仅抢了零售生意,还摧毁了樊德贵们的代理生意:“厂家还要什么代理,自己开个淘宝店,自己发货了。”

“七浦路老板们最恨的人就是马云。”卢强笑着说。

一方面是电商冲击,另一方面是市场被分流了。“现在各地的市场太多了,杭州有杭派,武汉有汉派,常熟依靠工厂也建立了批发市场,深圳现在有些更高端的服装批发市场。”一名上海的服装店老板说。而近邻上海的杭州和常熟两地,因为自身有制造产业链支撑,成本更加低廉,加上当地政府的支持,近几年批发市场反倒发展很快。早年从樊德贵那里批货的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的零售商们,现在自家门口也有服装批发市场,再不用跑到上海来了。

十字路口上的服装城

以刚刚关闭的动批来说,有数据显示,最热闹时,动批年营业额达到两百多亿元,日均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而如今的动批市场日均人流量不到1万人,加上自年北京市执行《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以来,动批市场内商户两年多保持“零增长”。

而动批所以被整体搬迁,主要原因还在于其作为物流和集散中心的定位,已经对北京的城市环境造成负担,与北京城市环境治理出现冲突。

和已经撤离的动批相比,地处上海市中心的七浦路服装批发市场,何去何从更加迷茫,它也比以往任何时候和周边显得更加格格不入。

七浦路区域属于静安区苏河湾核心区域,毗邻高档楼盘华侨城苏河湾,往南是全球顶级酒店宝格丽酒店。而七浦路上的大多数市场,仍然保留着十多年前的破旧、脏乱形象。

“拆迁,十年前就说了,”每个七浦路人现在对拆迁已经没有任何恐慌,“拆不掉。”拆不掉的原因是,七浦路的十多家商场,大多数以小产权为主。以新七浦市场为例,刚开业时,大部分店面已经出售,去年四楼最后一批店面也出售给小业主。早年几十万购买的店面现在已经升值至几百万元,“很多人的身家性命都在里面,这要怎么拆?”

(七浦路的金属栅栏,被认为是人为限制了很多生意)

正是受制于小产权分散,自上而下的转型动力越来越弱。在七浦路周边,几乎每隔几十米就会有一处金属栅栏。前往批发衣服的人只能扛起小推车才能通过栅栏,这被认为是一种人为阻碍。早年,大巴车规定不能进入市场周边马路,但并没有人管理;现在车辆管理非常严格,大巴车彻底消失后,生意更加清淡了。

而樊德贵说自己并不是典型的七浦路老板,七浦路很多老板都是温州人,他们大多以家族为单位,习惯在艰难时刻抱团打拼,甚至转型自救。

皮革之都的双重烦恼

在距离上海西南多公里之外,中国皮革之都海宁也有着和七浦路一样的烦恼。

(年12月,两位顾客在海宁中国皮革城内满载而归。)

裴爽是年海宁皮革城对外招商引资时,从东莞来到这里的。她开玩笑地说,“我是看着它(皮革城)从小到大,现在……快到从大到无了。”今年,为了节约成本,她不再为顾客提供免费的包装袋了。

(海宁皮革城内商户等待顾客上门)

店铺的租金行情是市场生意的晴雨表。

李继鸿在海宁开了一家皮草工厂,在皮革城也开店,但现在他大部分时间都不在海宁,而是为了销售奔波在各地。他对租金变化体会挺深:“五年前,平方米的店铺租金要万以上,现在四五十万就能拿下。以前天南海北的人坐飞机、坐火车去海宁买皮草,现在一个电话或者   

一张图看懂

11月服装界发生的那些人事变更

太平鸟董事长增持股份,3年市值有望超过海澜之家?

赞赏

长按







































儿童白癜风能治疗好吗
北京中科白癜风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