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导读

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发展到消亡,都是因缘条件组合、安住与分离的过程。从时间上看,是因果序列、前后相续的必然性;从空间上看,即表现为彼此相即不离、对立统一的因待性;从存在于时空的运动来看,即是刹那不住、无常变异的空寂性。

(中佛协会长学诚大和尚)

1释迦世尊正觉缘起谈世界和平

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发展到消亡,都是因缘条件组合、安住与分离的过程。从时间上看,是因果序列、前后相续的必然性;从空间上看,即表现为彼此相即不离、对立统一的因待性;从存在于时空的运动来看,即是刹那不住、无常变异的空寂性。这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所得出的结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杂阿含经》卷第十),说明了世间相待而存在的法则。若遵循佛陀揭示的因果法则来理解人类的相依共存,就可以发现世界和平与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个体、家庭、民族、社会、国家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尊重生命的平等性、神圣性与不可侵犯性,以慈悲、智慧、宽容的胸襟,化干戈、怨恨、戾气为玉帛、慈爱、祥和,才能维护人类社会的和平环境,在发展中努力建设无诤无瞋、自他相依、和谐共处、互惠互利的地球共同体。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释迦世尊,舍弃了王者的权位、勘破家庭私有制的染著而出家。从解脱自我的束缚中,自觉觉他,自悯悯人,将自己的痛苦与众生的痛苦打成一片,终于在深彻的慧照中,正觉缘起法性而成佛。《增一阿含经·力品》中释尊曾说:“为家忘一人,为村忘一家,为国忘一村,为身忘世间。”(卷第三十一)这“为身忘世”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忘却我所有的世间,勘破自我,不从自我的立场看世间,才能真正理解世间,促进世间的和乐善生。

释尊为国际非战主义者,是倡导世界和平的使者。据《长阿含经·游行经》记载:摩竭陀国阿阇世王准备讨伐邻国跋祇族,派遣雨势大臣拜访佛陀,佛陀借此机缘说服并阻止了这场战争。一次,释迦族同邻族克萨喇人因使用灌田的沟渠引起争执,相持不下,几乎酿成灾祸。佛陀得知此事后,即刻前往劝阻,解决了争端,使两族和睦相处。当琉璃王发动战争攻打迦毗罗卫国的时候,释尊曾安详地坐在一株没有枝叶覆蔽的舍夷树下,以他大慈无畏的精神感动了琉璃王,从而化解了一场残酷的杀戮。“战胜增怨敌,败苦卧不安,胜败二俱舍,卧觉寂静乐。”(卷第四十六)这是佛陀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圣训。

2当今世界的全球一体与恐怖主义

人类闯入21世纪的网络时代,世界忽然变得小了起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人类克隆自己成为可能。不满足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开始奢想着把家安到外太空去。就连南极的企鹅,也可从基因的被转化而改变它们的生存环境。由此,科学家们深信自己的发明创造能为人类带来幸福安乐,大多数人也常常错误地认为依靠自然科学的进步能够解决世间的一切问题。

事实上,恐怖主义、霸权主义正在利用现代科技,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爆炸、纽约世贸中心大楼被炸,以及生物化学武器、核武器等尖端技术的泛滥,必将给人类留下深重的灾难。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得国际社会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WTO的游戏规则之中,竞争日趋激烈。瞬息万变的经济指数,在红与绿的升降中风起云涌,痛苦与惘然交织在一起,汇集成现代人类的新版《长恨歌》。贪欲的炽盛,瞋恚的恶毒,愚痴的陷阱,是根源于人类自身的痼疾。经济的悬殊,思想的差异,文化的胜劣,构筑起一道道富足与贫穷、开放与保守、先进与落后的社会鸿沟。发达国家和地区,凭借着自己的优势,把触角伸向世界各地,攫取与掠夺资源,同时把环境污染、森林破坏、能源枯竭等灾害,转嫁给贫困国家,使那里的人民生活雪上加霜。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是整个世界动乱不安的根本因素。

世界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部分的过度发达,必将导致重心的偏移。人类内心的嫉妒、怨恨、骄慢等烦恼,从未有止息过的一天。所以在这缘起相待的世界里,只有各方面均衡地发展,使人类在同存共荣、相互依赖、慈悲平等的生活环境中,从内心的净化开始,真正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才能开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3佛教和平观在今日的作用与价值

今日世界是一个文化多元、结构多变、形式多样的缘生体。在和平的环境中谋求人类共同发展,是21世纪国际社会普遍







































上海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的饮食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