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木耳 > 形态特征 > 从来没想过

  • 时间:2016-3-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扶贫打赢翻身仗,小木耳可有大作为韦洪全介绍,下一步,天桥岭镇木耳产业基地将通过黑木耳dna指纹图谱测定和原产地保护认证,建设覆盖全县200个村的网上交流平台和菌需物资服务中心,在市场上打出汪清木耳品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5年来,汪清县共计扶持86个村开展木耳种植,发展地栽木耳种植5.5亿袋,实现产值8.25亿元2014年,汪清县已经发展成为我国8个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之一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十二五”期间,汪清县扶贫开发重点以凉菜洋葱拌木耳扶持特色产业为主导,按照“政府统筹、资源整合、资金捆绑、部门共建”的思路,因势利导,狠抓落实,积极帮扶贫困户发展食用菌产业,配套完成了架电、修路、打井,新建食用菌厂房、培养室、看护房316个,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905万元,形成了以口山村为中心,将沿线的天桥岭村、桃源村、鹿圈子村构建成了一条规模为1000万袋的木耳经济带,带动了2100户贫困户脱贫,农民人均增收1.5万元,贫困人口比重比实施前减少了15%

    从年收入千余元到年收入过万,对于贫困户朱孔春来说,这实实在在的变化得益于汪清县实施的产业扶贫开发项目

    朱孔春就是木耳产业扶贫项目实实在在的受益者“以前,在山上种地,赶上天灾,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就算赶上好时候,家里5亩地也很难维持生活”看木耳的生长过程着天要下雨,朱孔春将晾晒台上的塑料棚撑了起来“这塑料棚和这台上的网都是政府出资帮扶的,今年,还指导我开发了收成好的新品种,我这5亩地摆放了9万菌袋,又是一个丰收年”

    天桥岭镇木耳产业基地的负责人韦洪全告诉记者,“天桥岭镇属于高寒山区,早晚温差大,农民种庄稼的收成极少而这样的气候,正适合黑木耳的种植拿一亩地来说,以往农民种玉米,一年的收成大约在1300斤,利润在千元左右;而一亩地种植黑木耳,平均摆放量1.6万菌袋,按照每个菌袋产出1元计算,同样是一亩地,农民可以增收近1.5万元”经过细致的考察谋划,汪清县针对口山村、天桥岭村、鹿圈子村三个村,开发木耳种植扶贫项目,将农民的土地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龙头带动、贷款扶持……一黄瓜木耳炒鸡蛋做法系列的政策措施,让汪清县的贫困户走上了产业脱贫的致富路

    10月8日,沿着潺潺的溪水,记者来到了素有“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之称的汪清县在天桥岭镇木耳产业示范基地,木耳种植户朱孔春正在将一袋袋的木耳倒在网上晾晒“从来没想过,在这高寒的山区上生活,日子能越过越好”朱孔春感慨地说

    “这生活会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朱孔春对生活充满期待
    北京知名白癜风医院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