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是一项代表着黑木耳发展方向的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生产的黑木耳无泥沙、除草剂污染,既干净又安全;比地载春耳能提前一个月采收,比地载秋耳采摘期能延后一个月。棚室栽培技术满足了黑木耳对温度、湿度、光照的要求,保证优质高产;而且省地省水省工,并能有效的抵御自然灾害,可控性强,使菌农不在像地载黑木耳一样去靠天吃饭。我们东北地区根据当地气候适时安排生产。经过四年来的生产实践,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技术现在比较成熟,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了棚室的构造、添加了卷膜、雾化、降温、程控等配套设施,可实现自动化程控管理。提高了黑木耳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快了工业化生产菌包,程控化栽培黑木耳的进程,推动了黑木耳产业水平的全面提高。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技术:1、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品种的选择 要求选用单片、圆边、耳厚、色黑的优良品种。根据栽培品种的特性安排生产时间,一般晚熟品种早做,可在元旦前安排三级菌生产;中熟品种在元旦至春节之间安排三级菌生产;早熟品种可在春节前后再生产,这样既能加快出耳,又能防止耳片变薄、变黄,影响产量。 2、黑木耳棚室吊袋的三级菌包生产流程2.1原料选择及配方: 袋料栽培:袋和料同样重要。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应选用袋料亲和力好的优质薄袋。黑木耳的主要原料是木屑,木屑要以硬杂木为好,粗细配比为3/7或4/6。辅料中的玉米面、豆饼粉都要粉碎的细一些,利于混拌均匀和溶融碳氮,提高培养基的固型性、持水性和利用率,增加棚室吊袋黑木耳的产量。*常用培养基配方(三级菌):硬杂木屑80%、麦麸16%、豆粉2%、石膏1%、石灰1%、水分65%。2.2拌料装袋: 棚室吊袋栽培菌包的拌料方法与常规菌包生产的拌料方法一样,目的是使主料、辅料和水充分混拌均匀。 棚室吊袋栽培更要提高装袋的标准,培养料不但要装实,更要上下松紧一致,料面平整无散料,袋料紧贴,料袋无褶皱。提高装袋的质量,关键是所用装袋机的好坏,采用防爆袋装袋机,袋装的不但标准,还可以使用薄菌袋,是克服袋料分离较有效的办法。 采用无棉灭菌棒制菌:装袋时,在菌包中间打孔,将料面上部的菌袋窝入中间的孔中,然后将灭菌棒插入中间的孔中。2.3灭菌与接菌: 灭菌是菌包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多采用常压灭菌,时间必须保持在达到%后、保持8小时以上,再闷锅2-3小时。出锅时要趁热将菌筐搬到冷却室、接菌室或培养室。 接菌是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把灭菌棒拔出,将菌种接到培养基内,并用固体菌种或无菌棉塞封闭袋口,液体菌种要用无菌棉塞封闭袋口。接菌成功的基本条件:1、严格遵守无菌生产工艺操作流程:2、菌种不可带螨和杂菌且萌发力强:3、接菌室消毒杀虫彻底:4、抢温接菌需规范:5、接菌后培养室保持5-8天较高且稳定的温度。2.4培养室处理及三级菌包培养 培养室的墙要求光滑平整,用石灰水粉刷一遍室内墙壁,用木杆、木板、钢材等材料建好培养菌架。培养室灭菌需将室内杂物清理干净,室内温度升至25℃以上并喷水增湿,保持48小时之后用过氧乙酸溶液把室内的墙壁和培养菌架立体喷施一遍,同时喷施杀虫杀螨剂防治虫害。室内形成了高温高湿的条件,再用硫磺或甲醛封闭门窗熏蒸2-3天后,开门排潮继续加温快速把室内的墙壁和培养菌架全部烘干,之后地面撒一层生石灰防潮、防杂菌。培养室必须干净和干燥。预防鼠害,撒鼠药等。 菌包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坚持低温育菌。室温初期控制在28度左右,菌丝封盖或透袋后,降低袋温至24度左右,近似恒温培养。每天通风1-2次,保持培养室空气清新。 3、吊袋大棚的结构及设施3.1棚室结构: 黑木耳吊袋大棚必须结构坚固,宽度适宜为8米--10米,长度30米—40米,大棚过长或过宽不利于通风和作业。大棚须安装助通风设施,中间设作业道,试用于规模化、程控化栽培。大棚有双弓和单弓两种,双弓大棚,棚肩以下斜立,高1.8米,每个弓下1.5-2米远一个立柱;单弓大棚,棚肩以下斜立或直立,另设横梁,梁高2.3米,横梁下1.8-2米远一个立柱,棚顶高度一般在3.5米左右。系绳挂袋所用钢筋与棚同向,两根一组,间距30公分,作业道70公分左右。棚两头开门,一般棚头的对应设两扇或4扇门,利于通风及作业。3.2配套设施及注意事项: 黑木耳吊袋大棚承重大,地面必须平整,立柱下设预埋件或网格拉筋,做好斜拉,大棚必须做到坚固不倾斜。大棚两侧设地锚用于压实棚模和遮阳网。棚顶上部设置喷雾水带用于降温,大棚排水必须良好,微喷管安装在内弓或横梁上,2米一根,1-1.5米一个喷头。大棚先扣塑料再扣塑料网,为方便塑料和遮阳网卷放应安装卷膜器。春季吊袋棚须上年秋季建棚,扣棚前要准备好大棚膜、遮阳网、压膜绳等物品。3.3扣棚及准备工作:2月初清理积雪后用塑料扣棚,两块大棚膜在棚顶重叠,以便棚顶开缝降温。用压膜绳将塑料加固,吊袋以后再扣遮阴网。扣棚后、吊袋前将吊袋线绳拴好,将上水管路等安装完毕。4、黑木耳棚室吊袋的刺孔及复壮4.1菌包入棚及复壮菌丝: 待棚内地面化冻40公分以上、棚内最低气温稳定在零℃以上时,地面铺草帘等防寒物,可将培养好的菌包移到棚里垛放,袋上盖草帘防寒遮阳,夜晚覆塑料防冻。4-5天将菌包上下对倒一次,待菌丝复壮变白后方可刺孔。4.2刺孔和封闭孔眼: 大棚吊袋栽培每个菌包根据长短刺孔为孔-孔。以园钉孔为佳,孔径3毫米--4毫米,孔深6毫米--8毫米。刺孔后5天--7天在遮阳条件下菌丝即可封闭孔眼,最好刺孔后3天--5天将菌包上下对倒一次,再过3天--4天即可进行吊袋作业。4.3垛袋复壮期间的管理: 通过喷雾状水和地面潮湿来保湿,通过开门通风达到增氧降温,春季主要是增温保湿。刺孔后袋温控制在22℃以下,湿度保持菌包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水渍。温度高孔口封闭快,也可在培养室内进行刺孔。5、棚室吊袋的具体方法5.1吊袋时间: 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在东北大部分地区可实现一年两季,春耳4月挂袋,6月末采收结束;秋耳8月初挂袋,10月末结束采耳。5.2吊袋方式: 菌包刺孔后当孔眼被菌丝封闭时即可进行吊袋,吊袋方式主要有“双线挂钩”和“三线挂钩”两种。“双线挂钩”是将两根细尼龙绳拴在吊梁上,另一头系死扣,吊袋时先将一个菌包放在两股绳之间,菌包的上面用16#铁丝做的钩,(钩的形状如手指锁喉状,长4公分)用钩将绳向里拉束紧菌包,上面再放菌包,菌包上再放钩子,以此反复进行,每串挂7袋--8袋;“三线挂钩”是用三股尼龙绳拴在吊梁上,另一头也系死扣,吊袋前先放置7个--8个等边三角形塑料角扣或三角型12#铁丝钩,作用也是束紧尼龙绳固定菌包,吊袋时先将一个菌包放在三股绳之间,菌包的上面放下一个角扣,再放一个菌包放下角扣,以此每串挂7袋--8袋。相邻两串间距为20公分--25公分。吊袋时,最底部菌包应距离地面30公分以上,吊袋密度、每平方米在60袋--70袋左右。6、黑木耳棚室吊袋的出耳和采收6.1催芽期管理: 吊袋后到原基形成阶段。技术要点是:增温、保湿、轻通风。这一阶段要保湿为主、通风为辅早晚增温。吊袋后如不及时浇水催芽,可造成菌丝老化,影响出耳和产量。催芽期应将地面浇透水,结合喷雾状水保持棚内昼夜湿度75%以上,使菌袋表面有一层薄而不滴的“露水”,保证耳芽出的又快又起;吊袋后前期最好喷雾状水,可防止水进入菌袋产生青苔。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次0.5-1小时,正常管理10天左右形成黑木耳原基。6.2耳片分化管理: 既原基形成至耳片形成阶段。技术要点:控温、增湿、常通风。这一阶段湿度始终保持在85%左右,减少干湿交替,防止产生憋芽和连片。加强通风,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产生畸形耳,影响黑木耳的产量和品质。这一阶段更要防止高温伤菌,棚顶设置一根水带,棚内温度高于24℃在棚外浇水降温,避免菌包流“红水”和感染绿霉菌。6.3耳片展片期管理: 继耳片形成至采收期。技术要点:开放管理、控制生长、及时采收、干湿交替。这一阶段随着棚内温度升高,将棚膜上卷至棚肩或棚顶。夜晚浇水,适当控制耳片生长速度,以保证耳片长的黑厚边圆。早春温度低白天浇水晚少浇水,春季应在下午5点至次日7点浇水;入夏后应在晚8点后至次日3点前浇水。浇水时应先将黑木耳全部湿透,然后每小时浇水8分钟—12分钟,控制棚内湿度在90%左右。与地栽木耳相反,吊袋黑木耳是保湿容易通风难,展片期应全天通风。天暖后可将棚膜卷至棚顶,浇水时一般放下遮阴网,不浇水时应将遮阴网卷至棚顶或棚肩处。及时采收、当黑木耳长到3公分应及时采收,采摘时可把晒网或地膜铺在地面上,用手采摘适合黑木耳即可,特别省工。一定要采用网架晾晒,注意防雨。干干湿湿:吊袋黑木耳也要采取干干湿湿,采收两茬黑木耳应将棚膜卷至棚顶把菌包上的黑木耳晒干,然后再重复浇水管理。6.4二潮耳管理:6月初当黑木耳采收过半后,应停水,将菌包上的黑木耳晒干后再进行浇水,待耳片长至3厘米--4厘米,将菌包上的黑木耳一次采收下来。晒袋1-2天,模仿下中雨的环境进行浇水,大约7天左右再现二潮耳原基,连续浇水3-5天即可采收第二潮耳,如此管理可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来源: 菌农信息网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