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文综者,得高考!而地理是文综中对思维要求最高的一科,算得上文综里的理科,一定要好好把握,不能失分。 1等高线地形图(1)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2)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3)引水工程选择某地 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4)选择某地为梯田 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2海洋(1)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 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2)盐度和洋流 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缺少大河注入。 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3)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域温度较同纬度海域低(高); 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3河流及交通(1)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②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 ③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④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2)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3)XXX铁路建设的意义 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 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政治意义: ①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 ②有利于加快脱贫速度。(适用于贫困地区); ③有利于社会稳定。 战略意义: ①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适用于边疆地区)。 4地质地形(1)刚果盆地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2)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3)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 断块山地。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原因 自然原因: 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②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③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人为原因: 对植被的破坏 5自然灾害(1)洪涝 自然原因: ①西南季风(根据地点确定气候类型)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 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相关河流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 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2)干旱 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3)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东部季风区。 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4)华北地区缺水 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③治理措施: a.南水北调; b.修建水库;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f.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h.海水淡化等。 (5)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 ②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6气候与自然带(1)温带沙漠 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2)热带沙漠 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3)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 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4)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 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5)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 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6)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 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7)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 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8)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 ①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 ②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9)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 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10)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 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7农业(1)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 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2)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3)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 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4)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 ②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5)城市郊区农业问题 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 自然因素: 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消费量大; ②交通方便; ③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④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6)商品谷物农业 东北地区、美国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自然因素: 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②地形平坦开阔; ③耕地面积广大; ④土壤肥沃; 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工业比较发达; 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 ①热量不足; 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③土壤肥力下降; 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7)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②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8工业(1)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原因: ①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 ②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 ③沿海为平原,利于建厂; ④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 (2)新兴工业区 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分布上常具有较为显著的地区集群特点的好处是: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联系和协作。 (3)"硅谷": 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格兰中部地区、印度 的班加罗尔。 自然因素: 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 社会经济因素: ①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 ②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 ③军事定货(美国硅谷)。 特点: 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发展变化原因: 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 (4)我国四个工业基地的区位劣势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能源、水源不足。 京津唐工业基地:水源不足;污染严重。 沪宁杭工业基地:能源、资源缺;土地紧张;污染重。 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能源、资源不足。 生态环境 (1)赤潮问题: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自然原因: 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人为原因: 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区域: 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时间: 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危害: ①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 ②危害人体健康; ③影响海洋旅游业。 (2)全球变暖 ①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3)酸雨带来的影响 ①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④危及人体健康。 (4)水土流失问题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自然原因: 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②地表植被稀少; ③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措施: 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 ④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⑤小流域综合治理。 (5)荒漠化问题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 自然原因: 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采取措施: ①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 ②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9城市(1)城市道路网问题 形式: 环行—放射式方格—环行—放射式 作用: 放射线: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为通达度最高的地区。 环线: 缩短了城市各端点的距离,避免把大量人流、车流引入市中心,减少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2)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①交通线路拥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②交通环境污染: a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b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 c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二者共性措施) (3)逆城市化问题 原因: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 英国——美国、西欧、日本---北欧(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记忆) 表现: ①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 ②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③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④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4)城市中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原因 ①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突出。 ②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工业生产活动的大量运输需求。 10能源(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2)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 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②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⑥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3)调整措施 ①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 ②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③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 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⑤稳妥发展核电; ⑥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 ⑦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⑧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⑨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⑩利用乙醇汽油。 (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 ①对西部的意义: a、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b、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c、增加就业机会; d、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②对东部地区: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11商业、金融中心(1)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 ①周围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 ②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2)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 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大城市)———商业街和商业小区。人口稀少地区———货郎担、大篷车等流动形式。 (3)商业中心的布局原则和区位 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重要的地理界线: ⑴秦岭一淮河一线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1月0℃等温线、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⑵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景观差异大) ①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写在后面: 最后的最后,地理姐想说的是,我整理了这些内容,并不是说要大家今晚一定要记住,是为了让大家便于调整心态,熟悉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就好。加油,会明天考得更好! 隶属于三好网,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高中地理学科服务平台,每天提供最新干货知识、学科指导、备考策略及在线答疑! 优质文章推荐学霸经验:衡中学霸经验放送丨北大学长亲授文综学习方法丨这七句话支撑了衡中学生三年的疯狂丨文综如何答题能上分 学习妙法:巧记高中地理10大方法丨世界地理的背诵口诀丨高考地理选择题高分秘诀 知识纵览:高中地理高考出题点总结丨高中地理必须搞清楚的几张图丨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全汇总丨高中地理气候专题丨地理概念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