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2-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秋季黑木耳栽培管理技术

(一)黑木耳生长发育条件

在黑木耳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有:营养、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和酸碱度。其中,出耳阶段的关键因素为水分、温度、光照和空气。

1.水分:水分是黑木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黑木耳生长需要的相对湿度85%~95%,菌棒排场后,总体来说,要做到“先干后湿”,即黑木耳耳芽形成前(刺孔处未长出黑点)保持相对干燥,但由于阿克苏气候干燥,须防止孔口菌料风干,影响耳芽形成,可在适宜的温度下,喷少量雾化水,还可通过架空覆盖遮阳网等措施,提高栽培小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促进耳芽形成与发育;黑木耳耳芽形成后(刺孔处长出黑点)要增加喷水量,出耳后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创造“干湿”交替的生长环境。

2.温度: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黑木耳出耳分化温度15~27℃,最适17-23℃;子实体生长范围10-30℃。温度低生长慢、耳片厚、色黑;温度高生长快,但耳片薄、色浅。温度达30℃以上时,须采取拱棚上覆盖遮阳网、加大通风等降温措施。

3.光照:黑木耳栽培需要一定的直射光,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的直射光照可使生长的黑木耳耳片既厚硕又黝黑、富弹性,阴暗、光照不足的条件下生长的黑木耳,耳片薄、色淡、缺乏弹性。

4.空气:黑木耳是一种好气性真菌,需经常保持场地空气流通,严防闷湿环境而引起流耳、烂耳和杂菌感染导致的烂棒。

5.营养:在菌棒中已配制提供全部养分,菌棒排场后的栽培过程中不需要增施营养。

6.酸碱度:黑木耳喜弱酸性环境,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4~7,适宜pH值为5~6.5。在培养料配制过程中已调节好酸碱度,菌棒排场后,无需人为调节酸碱度。

(二)耳场选择与耳床设施设置

耳场选择的总体原则:“一通二近三远离”:

一通:耳场近电源,能通电;

二近:靠近常流河/溪、机井等清洁水源;尽量靠近村庄、交通方便,便于菌棒和产品运输进出场,方便管运收。

三远离:远离主干道的扬尘、尾气污染;远离畜禽场舍与垃圾堆/场等病虫杂菌滋生污染源;远离农药及其他化学污染源。

同时还需注意选择地势高、排水好,不易积水的场所,防洪涝危害。

1.防护林栽培模式

选择行距1.5-2.0米及以上的防护林,林地平整、环境卫生良好、无污染,树木生长健壮、通风透光良好,具有一定遮荫度的防护林带作为黑木耳栽培场。

防护林耳场的设置:平整防护林地面,耳场四周设排水沟,用生石灰散施耳场消毒,根据防护林行距及立地条件,建宽1-1.5m,垄高15-20cm的龟背形耳床,垄边/间距(操作道)为50-60cm,耳床上先铺一层草帘(或稻草),其上再铺一层遮阳网,起增加湿度、阻隔泥沙的作用。根据黑木耳菌棒排放情况,在耳床中间上方架设专用喷水管,安装于喷水管上的雾化喷头间距1m左右(具体视水压和喷水半径而定),喷头距耳床高度为1.6m左右,喷水管和雾化喷头的设置以能均匀喷布耳床上所有菌棒为准。

2.防护林边遮阴地栽培模式

选择利用宽8-9米的防护林边遮荫地作为黑木耳栽培场。

防护林边遮阴地耳场设施:平整地面,耳场四周设排水沟,用生石灰散施耳场消毒。搭建顶高2.5m,两侧肩高1.6m,长24m、宽6m,面积为㎡的大拱棚,每个拱棚可摆放个菌棒;选用宽10m,长28m的遮阳网,覆盖在大拱棚上,两头各余2m固定在拱棚两端山墙的横杆上,两侧用压膜卡固定在距地面cm镀锌卡槽中,以下部分卷起固定于镀锌卡槽条上;拱棚两端及两侧cm以下不覆盖遮阳网,以保持棚内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在低于15℃的早春和晚秋低温时节,覆盖棚膜,棚两端及两侧距地面cm镀锌卡槽处以下的薄膜可卷放,以便根据需要进行通风。

棚内设3个耳床,起垄高15-20cm、宽1.3m的龟背形耳床,垄间距为0.5m,用做排水和操作道,耳床上先铺一层草帘(或稻草),其上再铺一层遮阳网,起增加湿度、阻隔泥沙的作用。在耳床中间上方架设专用喷水管,安装于喷水管上的雾化喷头间距1m左右(具体视水压和喷水半径而定),喷头距耳床高度为1.6m左右,喷水管和雾化喷头的设置以能均匀喷布耳床上所有菌棒为准。

(三)菌棒排放

秋栽黑木耳在日最高气温降至30℃左右时,进行排场出耳,短菌棒直立成行排放,菌棒间距10cm。

1.出耳管理

喷水管理:总体来说,菌棒排场后,要做到“先干后湿”,即黑木耳耳芽形成前(刺孔处未长出黑点)保持相对干燥,但由于阿克苏气候干燥,须防止孔口菌料风干,影响耳芽形成,可在适宜的温度下,喷少量雾化水,还可通过架空覆盖遮阳网等措施,提高栽培小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促进耳芽形成与发育;黑木耳耳芽形成后(刺孔处长出黑点)要增加喷水量,出耳后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创造“干湿”交替的生长环境。气温在10-25℃之间的黑木耳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内,可全天进行间歇喷水;在气温较高的初夏和早秋时节,日间气温高于28℃时,宜在早晚(气温低于25℃时)进行间歇喷水;在气温较低的春季与秋冬时节,最高气温低于20℃时,可在每天12:00~20:00之间气温较高时进行间歇喷水;间歇喷水时间要根据栽培环境条件和耳片生长情况撑握,使耳片处于“干湿”交替的生长环境。当冬季最高气温降至10℃以下时,停止喷水进入越冬管理。

温度管理:尽量控制15-27℃,最好控制在17-23℃之间,温度高于30℃时,须采取遮阳、通风等降温措施,气温低于15℃,采取覆膜增温保温措施。

光照:在适宜温度范围内,给予一定的直射光晒棒,有利于健壮菌棒,使耳片黑、厚、富弹性。

通风:保持耳场空气流通,如在覆盖遮阴网的拱棚内栽培,拱棚两端和棚两侧至少cm以下不覆盖遮阴网,保持棚内良好的通风,确保黑木耳生长环境空气清新。

(四)采收与干制

温度适宜、喷水管理到位,一般在菌棒排放20-30天后,即可采收。

1.采收成熟度:耳色转浅,由黑变褐,耳片肥厚,边缘舒展略下垂时,应立即采收。

2.采收前管理:采收前1-2天停止喷水,待耳片稍干后采收。

3.采收方法:用拇指与食指轻捏住耳片基部,轻轻旋转采下耳片,采收时须注意避免碰落或碰伤未到采收期的幼耳。采收时随手清除粘在耳基的菌料;染有沙尘的黑木耳须分开盛放,清洗后鲜销或晒干。

4.加工制干:将采收的鲜黑木耳及时摊于离地架设的晾晒席上晾晒,晾晒过程中不要随便翻动,以免形成拳耳,晒干后的黑木耳贮藏于阴凉、干燥的产品库中。

来源:阿克苏农技服务

赞赏

长按







































看白癜风去哪里
中科白癜风寒假专家会诊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