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气候类型的判读,是历年来各省市及全国高考试卷的重点和难点,因其能考查考生的抽象思维和读图能力,历来备受出题者青睐。本号在高三一轮复习之际,梳理了当前容易在试卷中出现的气候类型判读试题知识点,力图帮助广大师生突破难点,取得高分。 提示:本号将利用两期全部推送完毕。 一、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气温和降水特点 判断方法: 1.从气温曲线的弯曲方向可判断半球(南北半球)。曲线下凹为南半球,上凸为北半球。如图1,甲气候在南半球,乙气候在北半球。2.从气温曲线的弯曲度变化和相对高度变化,能判断气温随季节变化特点,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曲线最低和最高处的气温差)。 仅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曲线相对高差(曲线坡度)最大的是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其次是温带季风气候(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⑨),然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⑤)、地中海气候(⑥)和温带海洋性气候(⑦),最小的是热带的气候(从大到小依次是: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①)。3.从降水量柱状图可以读出全年降水量。如上图中,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是热带的气候(除热带沙漠气候外),其次为亚热带的气候,再次为温带的气候,最少的为寒带的气候。变化规律与气温年变化大小相反。
二、气温曲线和降水点状图:气温和降水时间变化及气候类型 图3中12个点分别表示一地12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图中可以判读1月(夏季)、7月(冬季)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及其组合情况,由此来判断气候类型。但此图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气候特点有一定难度。注意:横纵坐标不一定分别表示降水和气温,有时反过来表示。该图1月气温(10~15℃)比7月低,降水比7月多,应属地中海气候。 变式图:下图4中的a、b、c三地,12个点代表12个月,则a为地中海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为热带雨林气候。 三、气温和降水折线图:气温和降水时间分配(随月份变化) 折线图实际是点状图的一种,只是各月之间用折线连起来。判读方法与判读点状图相同。图5中A、B、C、D分别为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四、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 将气温降水点状图中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到该图,或理解为该地各月的气温、降水数值都位于封闭曲线内部。可以根据封闭曲线所占据的温度范围和降水范围判断气候类型。 此种图表示各类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规律,图中一条曲线对应一种气候类型。据各曲线的上下或左右最大长度可计算出每类气候气温年较差或降水量变化幅度,据各曲线的上下平均高度或左右平均位置能估计每类气候各月均温和平均降水量,进而能分析各类气候的特点,判断各曲线气候类型和各气候间的关系(如分布和递变规律)。 上图6中,据每一曲线的最上端对应的最高温和最下端对应的最低温,计算出的年温差由小到大排列的是:①12℃、②15℃、③16℃、⑤20℃、④27℃、⑦30℃、⑥31℃。①最低月气温大于15℃,年降水量在~mm以上,可以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⑦最低月气温在-20℃以下,最高月气温不到10℃,年降水量不足mm,可以确定为苔原气候。同法可判断出各线气候类型: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⑤—亚热带季风气候,⑥—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变式图:如图7,据各曲线的上下温度范围、最高温和最低温、横向的年降水量范围可知,各字母气候可能分别为: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E—热带草原气候、F—温带海洋性气候、G—热带沙漠气候、H—温带大陆性气候、K—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五、气温和降水单元格图:气候类型和基本特征 上图中,两个坐标表示1月和7月气温,另两个坐标表示这两个月的降水量,每一个单元格表示气温和降水的范围值。a的1月气温为0~-10℃,降水量为0~50mm,7月气温为20~30℃,降水为~mm,显然雨热同期,冬冷夏热,a为温带季风气候。同理,b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为热带雨林气候。 六、气温和降水雷达图或玫瑰图:气候时间变化(随季节或月份变化) 注意:放射状代表降水,折线代表气温 图9有12条放射状线,分别表示12个月,各同心圆表示气温和降水量数值,由内向外增大。无论气温还是降水量,在图中都可以画成点状、折线和粗线条。该图中的粗线条表示降水量,折线表示气温,所示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图10为变式图,甲、乙、丙、丁气候类型分别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未完,下期待续) 编辑辛苦,阅读不易,赞一个吧! 赞赏 人赞赏 |